麻疹的临床表现

出处:jygcdc 浏览次数: 1次 发布时间:2007-12-10 11:19:34
潜伏期一般为10-12天(6-12),应血清被动免疫后,有的可延长至3周。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。典型儿童麻疹可分以下三期。
(一)前驱期 从发病到出疹约3~5日。主要症状表現为高热。眼结合膜有充血、怕光、流泪、流涕、咳嗽、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,精神不振、厌食、肺部可闻到干啰音。一般发热低到中等度,亦有突发高热伴惊厥者。幼儿常有呕吐、腹泻,在软腭、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。在起病第2~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,绕以红晕,称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。粘膜斑可逐渐增多,互相融合,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粘膜,偶见于上腭,一般维持16~18小时,有时延至1~2日,大多于出疹后1~2日内消失。
  (二)出疹期 起病约3~5日后,起病后第4天开始出疹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,体温可高达40℃,精神萎靡、嗜睡、厌食。首先于耳后发际出现皮疹,迅速发展到面颈部,一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、背、腹及四肢,约2~3日内遍及手心、足底,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可开始隐退。皮疹约2~3mm大小,初呈淡红色,散在,后渐密集呈鲜红色,进而转为暗红色,疹间皮肤正常。出疹时全身淋巴结、肝、脾可肿大,肺部可闻干粗啰音。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,皮疹多密集,但继发細菌感染者较少。
  (三)恢复期 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,留有棕色色素斑,伴糠麸样脱屑,约存在2~3周。随皮疹隐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,热退,精神、食欲好转,咳嗽改善而痊愈。整个病程约10~14天。
     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、轻型、重型、异型四型麻疹。
   1、典型麻疹: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。此型分三期:1、前驱期:主要表現为中度以下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畏光、流泪、结合膜充血,2~3天左右颊粘膜可見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,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;2、出疹期(病後3~4天):发热增高,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~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,逐渐蔓延至头部、躯干,直至四肢。疹间皮肤正常,压之褪色,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紅色,此期全身中毒症狀加重,可出現惊厥、抽搐、谵妄、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紅热样舌,体查浅表淋巴結及肝脾可肿大,重者肺部可闻闻湿啰音,胸片可見溺漫性肺部浸润小点。3、恢复期:出疹高峰后,发热渐退,病情缓解,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隐退,留有棕褐色斑痕,1~2周消失,整個病程约10天。成人麻疹较小儿重、发热高、皮疹多,但并发肺炎者少。
   2.轻型麻疹:多見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。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見。发热低,上呼吸道症状轻,麻疹粘膜斑不明显,皮疹少,并发症少。
   3.重型麻疹:病情重。高热、谵妄、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;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;皮疹为出血性,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。
   4.异型麻疹: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种者。我国用减毒活疫苗,故此型很少見。
    恢复期为2-3天,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,食欲增加。一般热退后2-3天周內退尽。整个病程约2周。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、心肌炎、喉炎及耳炎,其它可发生脑炎、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、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。